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系列:富迪的生物多樣性永續實踐之旅
2025-03-15
:::

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系列:富迪的生物多樣性永續實踐之旅

#Biodiversity
#packaging design

在富迪,永續不僅是企業策略的核心,更融入每位員工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。我們相信,真正的永續發展需要從認知到行動,從個人到組織的全面轉變。這正是富迪集團「打包一個家」公益設計計畫的初衷—將企業資源與創意設計能量結合,為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專業力量。

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Collaborate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

從構想到實踐:「打包一個家」的永續旅程

自2023年起,富迪集團開創了「打包一個家」公益設計計畫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永續行動模式:每年精選一個「生物多樣性主題」,並與相關動保團體或非營利組織展開深度合作。這不是一時興起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,而是經過精心規劃的全年度專案,包含深入訪談、前期研究、研發設計、打樣測試,最終以實際作品發表與捐贈做為成果展現。

「打包一個家1.0」:為毛孩創造更好的未來

2023年,「打包一個家1.0」選擇與高雄市動保處合作,聚焦於流浪動物議題。經過團隊的創意發想與專業設計,我們成功開發出多功能寵物認養箱與寵物防災箱兩項創新作品。這些設計不只解決了動保團體長期缺乏適當認養工具的實際需求,更透過動保處的推廣活動,提升了寵物飼主的防災意識。

令人振奮的是,這兩項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社會價值獲得了國際設計界的高度肯定,先後榮獲台灣金點設計獎、日本GOOD DESIGN以及德國iF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,展現了富迪集團在永續設計領域的專業實力。

打包一個家2.0起始會議 “Pack a Home 2.0 Kickoff Meeting”

「打包一個家2.0」:為野鳥保育展翅高飛

2024年,我們將目光轉向了更廣闊的天空。「打包一個家2.0」以野鳥救傷與野放為主題,攜手中華鳥會和台北鳥會展開合作。經過一整年的深入研究與設計競賽,我們已經選出最終將公益生產的作品,期待為台灣的野鳥保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。

新視角,新啟發:實習生的永續旅程

在正式發表「打包一個家2.0」系列作品之前,我們特別邀請您先一睹富迪永續實習生Lin的思考日記。在這篇文章中,Lin以新進者的獨特視角,真實記錄了她從一位對生態保育僅有書本認知的學生,如何通過參與「打包一個家2.0」計畫,逐漸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命運的緊密連結,並轉變為具有永續思維的實踐者。

Lin的故事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見證,更是富迪集團永續文化在新世代中傳承的生動體現。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們將陸續發表一系列文章,帶您深入了解「打包一個家2.0」的完整旅程,展示富迪集團如何將永續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,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一份心力。

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透過Lin的眼睛,開始這段探索野鳥與人類共存之道的啟發之旅。

沒了鳥類,世界會變成什麼樣?《打包一個家 2.0》看見隱藏的危機!

加入富迪,我才開始思考鳥類消失的影響

我是二月剛入職的永續實習生Lin,進入富迪實習前,我從未真正想過,鳥類的數量減少,會對整個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帶來什麼影響。在這之前,我對「生態保育」的印象還停留在教科書上,知道某些物種瀕臨滅絕,也知道氣候變遷會改變生態環境,但這些議題似乎與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聯。

直到開始參與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計畫,我才意識到,鳥類的消失,並不只是牠們自己的問題,而是整個世界的預警信號。

在閱讀資料時,我看到了一句話——「鳥類就像哨兵,是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的預警系統。」 這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彼得·杜赫提博士(Peter Doherty) 在《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》一書中的觀點。他指出,當環境受到破壞,鳥類的數量與健康狀況,往往是最早出現變化的警訊。

那麼,如果某一天,鳥類真的開始消失,世界會變成什麼樣?

  1. 害蟲增加,影響農業與人類健康
    根據台北野鳥學會的統計,燕子一天可以吃掉 3,000 隻蚊蟲,在繁殖季甚至可達 50 萬隻。如果沒有這些鳥類,蚊子、蝗蟲、毛毛蟲等害蟲將迅速繁殖,不僅影響農作物生產,還會讓農藥使用量大幅上升,影響生態平衡,甚至危害人類健康。
  2. 森林與植物的繁衍受阻
    許多鳥類是森林的「種子搬運工」,例如 鴿子、畫眉、繡眼畫眉,牠們會在覓食後將種子透過排遺帶往不同地點,幫助森林復育。如果鳥類消失,植物的種子散播機制將受到嚴重影響,導致某些樹種的數量逐漸減少,影響森林與草原的生態健康。
  3. 水域生態失衡,水質惡化
    在這次實習中,我才了解到水鳥與水質健康的關聯。白鷺、翠鳥、紅冠水雞 等水鳥,捕食水生昆蟲與魚類,確保牠們的數量不會過度繁殖,避免水域生態失衡。如果水鳥數量下降,水生物種可能會失控,進一步影響水質,削弱濕地的自然淨化功能。
  4. 失去大自然的「清道夫」,疾病傳播風險升高
    禿鷹、烏鴉等食腐鳥類的角色是「大自然的垃圾處理專家」,牠們會吃掉動物屍體,避免細菌與病毒擴散。如果這類鳥類數量減少,屍體無法迅速被處理,將可能成為病菌孳生的溫床。例如印度的禿鷹數量曾在短短幾十年間大幅減少,導致當地野狗數量上升,狂犬病感染率飆升,每年約 47,000 人因此死亡。

這些數據讓我開始重新思考,鳥類不僅是生態的一部分,牠們的存在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安全

👉 下一篇:《打包一個家 2.0》鳥類正在消失,我們該怎麼辦?

當我越來越深入研究這個議題,才發現鳥類的減少並非偶然,而是受到都市化、氣候變遷、人類活動的影響。在下一篇文章,我將探討:

📍 為什麼都市化會讓鳥類無法生存?
📍 窗殺、車禍、流浪動物,如何成為鳥類的隱形威脅?
📍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鳥類的繁殖與遷徙?

這些問題如此嚴重,我們能做些什麼?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正在尋找解方。

Logo

FUDY SOLUTIONS

FUDY SOLUTIONS 3054 Lawrence Expy Santa Clara, CA 95051 USA

聯絡我們

hello@fudy-solutions.com

Skype: Hello Fudy!!!

t: 510-399-99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