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富迪,永續不僅是企業策略的核心,更融入每位員工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。我們相信,真正的永續發展需要從認知到行動,從個人到組織的全面轉變。這正是富迪集團「打包一個家」公益設計計畫的初衷—將企業資源與創意設計能量結合,為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專業力量。
自2023年起,富迪集團開創了「打包一個家」公益設計計畫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永續行動模式:每年精選一個「生物多樣性主題」,並與相關動保團體或非營利組織展開深度合作。這不是一時興起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,而是經過精心規劃的全年度專案,包含深入訪談、前期研究、研發設計、打樣測試,最終以實際作品發表與捐贈做為成果展現。
2023年,「打包一個家1.0」選擇與高雄市動保處合作,聚焦於流浪動物議題。經過團隊的創意發想與專業設計,我們成功開發出多功能寵物認養箱與寵物防災箱兩項創新作品。這些設計不只解決了動保團體長期缺乏適當認養工具的實際需求,更透過動保處的推廣活動,提升了寵物飼主的防災意識。
令人振奮的是,這兩項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社會價值獲得了國際設計界的高度肯定,先後榮獲台灣金點設計獎、日本GOOD DESIGN以及德國iF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,展現了富迪集團在永續設計領域的專業實力。
2024年,我們將目光轉向了更廣闊的天空。「打包一個家2.0」以野鳥救傷與野放為主題,攜手中華鳥會和台北鳥會展開合作。經過一整年的深入研究與設計競賽,我們已經選出最終將公益生產的作品,期待為台灣的野鳥保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。
在正式發表「打包一個家2.0」系列作品之前,我們特別邀請您先一睹富迪永續實習生Lin的思考日記。在這篇文章中,Lin以新進者的獨特視角,真實記錄了她從一位對生態保育僅有書本認知的學生,如何通過參與「打包一個家2.0」計畫,逐漸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命運的緊密連結,並轉變為具有永續思維的實踐者。
Lin的故事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見證,更是富迪集團永續文化在新世代中傳承的生動體現。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們將陸續發表一系列文章,帶您深入了解「打包一個家2.0」的完整旅程,展示富迪集團如何將永續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,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一份心力。
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透過Lin的眼睛,開始這段探索野鳥與人類共存之道的啟發之旅。
我是二月剛入職的永續實習生Lin,進入富迪實習前,我從未真正想過,鳥類的數量減少,會對整個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帶來什麼影響。在這之前,我對「生態保育」的印象還停留在教科書上,知道某些物種瀕臨滅絕,也知道氣候變遷會改變生態環境,但這些議題似乎與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聯。
直到開始參與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計畫,我才意識到,鳥類的消失,並不只是牠們自己的問題,而是整個世界的預警信號。
在閱讀資料時,我看到了一句話——「鳥類就像哨兵,是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的預警系統。」 這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彼得·杜赫提博士(Peter Doherty) 在《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》一書中的觀點。他指出,當環境受到破壞,鳥類的數量與健康狀況,往往是最早出現變化的警訊。
這些數據讓我開始重新思考,鳥類不僅是生態的一部分,牠們的存在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安全。
當我越來越深入研究這個議題,才發現鳥類的減少並非偶然,而是受到都市化、氣候變遷、人類活動的影響。在下一篇文章,我將探討:
📍 為什麼都市化會讓鳥類無法生存?
📍 窗殺、車禍、流浪動物,如何成為鳥類的隱形威脅?
📍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鳥類的繁殖與遷徙?
這些問題如此嚴重,我們能做些什麼?「打包一個家 2.0」正在尋找解方。